内容简介:
主人公徐福贵原是地主家的少爷,因嗜赌成性输掉全部家产,父亲气死,家道中落。此后他历经磨难,被抓壮丁,母亲病死,女儿凤霞高烧后聋哑。回到家后,福贵经历了土地改革,生活稍有安稳。但随后,儿子有庆因给县长夫人献血被抽干致死,女儿凤霞产后大出血去世,妻子家珍也因病离世,女婿二喜在工地意外死亡,外孙苦根吃豆子被噎死。最后,只剩福贵与老牛相伴。
主题思想:
① 苦难意识:小说展现了福贵一生所遭受的深重苦难,如战争、贫困、亲人离世等,体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奈。但福贵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念,揭示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,展现出活着即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哲学意味。
②道家生死观:福贵面对亲人的相继离去,能够坦然承受,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苦难和死亡,体现了道家顺随大道、乐天安命的生死观和生存之道,表现出顺世重生、听天由命和逆来顺受的特点。
③ 苦难意识:展现了福贵一生所承受的深重苦难,凸显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无奈,揭示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,体现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意味。
④ 悲悯情怀:余华以超然、平和的叙述基调,展现磨难中的亲情友情,发掘人性的善与美,体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力量和悲悯情怀。
艺术特色:
①叙事手法: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,以“我”下乡采风结识福贵,听他讲述自己的一生展开,让读者仿佛跟随福贵重新经历了一次他的人生。
② 语言风格:语言简洁朴实,充满民间特色,大量使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、俚语和比喻,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,贴近生活真实,又能深刻地表现人物情感。
③ 细节描写: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,如家珍即使遭到打骂,仍怀着身孕走十几里夜路回家,体现了她的坚韧和对家庭的责任感。
作品影响:
① 文学地位:《活着》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典范之作,它以深刻的主题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感人至深的故事,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中普通人的命运,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② 国际传播:小说不仅在中国出版发行,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,在越南、日本、法国、美国、韩国、英国等多个国家出版,让世界读者了解到中国文学的魅力和中国人的生存状态。http://baidu.com